超百年一遇的嫩江、松花江特大洪水,吞没了难以计数的良田和庄稼,冲毁了人们安身立命的家园,但灾难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凝聚力,松嫩平原上展现出了一幅幅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动人画卷。
呼兰河在这场洪灾中浊浪汹涌,肆虐一时,给世代居住在两岸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呼兰县受灾农田100万亩,绝产423万亩,受灾村镇129个,16万灾民流离失所。从8月14日的深夜开始,经过当地政府5天的营救与疏散,全部灾民都得到了转移和安置。为了使受灾乡亲脱离困境,呼兰县未受灾的村镇涌现出了众多的争相解衣推食接纳灾民的动人故事。
利民镇位于滨绥铁路线以东的八屯三村遭受到洪水洗劫之后,2590间房屋被淹,988户村民无家可归。滨绥铁路线西侧的水利村闻知灾情后,这个仅有275户村民的“全国安全文明村”挺身而出,主动承担了208户灾民的衣食住所。村党支部书记隋志远要求全村人对待受灾的乡亲要如同亲人一般,做到“热饭、热炕、热心肠”。
记者在水利村采访接纳了3户12口受灾乡亲的王洪彬一家时,正遇到住在他家的灾民李福文领取救灾衣物回来。李福文告诉记者,灾后有20多个灾民都吃住在王洪彬家,一个月下来,就吃了五六百斤粮食,王洪彬夫妇腾出了全部住房接纳大家,至今还有3家12口人住在这里,虽然现在吃上了政府分放的救济粮,但生活上处处都离不开王洪彬夫妇的照顾,他们把最好的棉衣、棉被都让给了老人。
记者在王洪彬家里看到了一张前不久朱基总理在察看灾情时走访他家拍的照片,王洪彬的妻子林丽芹对我们讲述了当时的情景。朱基总理来到王洪彬家,看望并问候了住在他家的受灾乡亲,当见到炕上站满了拍照的记者,细心地提醒大家,小心不要把老乡的炕压塌了。这一情景给林丽芹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朱基总理看到了水利村民与受灾乡亲亲如一家的情形后,热情地赞扬了他们,希望灾区人民都向水利村民学习。
在水利村,像王洪彬这样与受灾乡亲共同组成的大家庭比比皆是,各家各户都在帮助灾民生产自救,有的让出猪圈帮灾民养猪,有的将受灾学童安置到学校上学,有的为灾民搞服务加工提供场地,有的主动帮灾民饲养照看牲口。古道热肠,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不变的本色;滔天洪水,让世人再次看到了老百姓身上蕴涵的善良美德。受灾乡亲们感慨万千地说:“是洪灾使我们的乡情更浓了,他们不仅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更给了我们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勇气。”